目前,中国美容美发化妆品的需求量已超过日韩,居亚洲第一;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排名第三。但同时,美容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针对我国美容服务机构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经营行为,《健康与美容》杂志社携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走访调研,以期在国内美容机构引入认证机制。在现有政策法规约束、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以及行业组织引导和自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引入认证机制?它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又该如何鉴别美容机构是否合格?
《健康与美容》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段景花、天津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会长武意训、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七部副部长曲丰发、秀蔓莉莎科技美容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钦共同做客央广经济之声《天天315》录制现场,探讨在现有政策法规约束、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以及行业组织引导和自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引入认证机制。
中国的美容行业从发生发展到现在的逐步壮大已经将近20年。天津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武意训在节目中对主持人纪春表示,我国的美容业市场已经逐步由奢侈品领域进入了刚需领域,在刺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已与健康产业、旅游产业捆绑在一起,引领我国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据《健康与美容》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段景花介绍,目前美容消费主要存在六大问题:一是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混同;二是提供“三无”化妆产品;三是美容师没有接受正规培训;四是宣传夸大其词等一些问题。《天天315》栏目早前报道了一些关于美容机构的经营乱象,比如:江西的玲珑梵宫,远看富丽堂皇,近看藏污纳垢,服务偷工减料,整改无影无踪。广东一家比较知名的美容院,对消费者的一些投诉视而不理或找借口推辞。据了解,只有30%到40%的美容失败者会通过法律来获得赔偿和心理上的安慰。针对这个问题,秀蔓莉莎科技美容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钦在节目中对主持人纪春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证据问题。消费者与商家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二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对称的。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个商业模式好像至今也没有被打破。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非没有取证意识,但似乎所有的关键环节都存在着取证与反取证的博弈。比如,非法商家千方百计巧立名目,规避责任。二是法律维权成本高。大多数的人只要能勉强过去,很少会选择法律维权。法律意识淡薄,懂法的消费者较少,采取法律措施需要时间较长等原因,使得消费者的维权问题较难。
美容行业监管层面的时效性和到达率在实际市场需求中还存在差距,管理不到位,细分制度不完善,导致美容市场鱼龙混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七部副部长曲丰发在节目中对主持人纪春表示,现在的美容行业在管理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监管不够。中国各地美容院星罗棋布,几乎是遍地开花,监管的力量到底要多大才可以做到全面。因此,要想有效监管、落实到位,还需要细化以及一些精准的配套设施。二是行业自律不够。多年来,美容业一直是最热闹的行业,各种口号,各种承诺,各种形式的加盟等,但大多不过都是口号。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除政策法规和机构监督之外,作为政治职能的补充,行业的各类社团组织理应承担行业自律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结果就不用说了。所以,这样的生态环境应该被打破了。
据了解,此次颁布的中国首部《健康美容服务质量认证标准》共分十一个部分,分别是使用的范围、规范性引用的文件、规范和定义、客户的评估与沟通、客户服务、客户的权利、美容产品的管理和使用、设施设备、经营场所管理、人员管理、持续的改进。该认证标准从第三方客观、科学、公平维度,对健康美容业的流程管理、节点控制、人力配置等进行了规范,也是第一个对健康美容行业进行规范的全国性标准。
结束语:我们不能将认证看成是“万能胶”,不能认为引入认证机制能够解决美容行业的所有问题。引入认证机制,我们的希望在于:当前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行业正在聚集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于众多的美容从业者以及广大的美容消费者,而我们引入的认证机制正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当这两股力量碰撞擦出火花的时候,美容行业的发展也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程。